刚听说了一个月薪上万的新职业
招财大牛猫 2021-11-08 21:32
星期五夜报里说过辉瑞研发出了一种抗病毒口服药,可以降低新冠89%的死亡率。经过周末发酵,今天对全球资本市场都形成了明显影响。

比如很显然的逻辑,口服药有效,疫苗就会被看衰。再往下一层,因为新冠疫情而支撑起来的生意也会受到冲击(目前是情绪上的),比如卖治疗仪器、卖检测仪器的,后续订单可能会减少。

与之相对的是如果疫情得到控制,那么线下商业就会迎来复苏,餐饮、电影、旅游、民航、机场、免税等等。

因为动静比较大,于是让我有了好奇,辉瑞的新药有这么厉害吗?

……

辉瑞新药是新冠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剂,我看了一些药物介绍,太专业了看不懂,但大概明白这药是用来压制病毒自我复制。

这次找了1200多个志愿者临床试验,依然是大样本双盲对照,我把数据做了个表格,这样比较直观。

招财大牛猫历史文章_插图

整个临床试验,服用药物的病例里0死亡,服用安慰剂的病例里有10人死亡,有显著差异。

写到这我插几句题外话,上次默沙东药物试验的时候,也是安慰剂组出现了更多的死亡病例,当时就有网友批评说这么试验不人道,应该给所有病例都服用药物。

这话事后说没错,但如果没有双盲试验参照对比,又怎么能确定药物有效呢?

这是新药,吃下去后什么效果是未知的,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坏,但更大的可能是毫无卵用。众所周知,原研药的失败率极高。

如果不做双盲对比,把所有可能有用的药都吃一遍,只要治好了,每一种药都宣称自己有效,这样其实很不负责,也会极大的浪费资源。

现代医学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就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证精神上的,这一点我希望我的读者能够理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新冠的口服类药物陆续上市推广是大势所趋,但要彻底控制住疫情,乐观估计也得6-12个月。原因是这些创新药普遍面临产能瓶颈,在专利不解锁的情况下,欧美国家一年内能生产的药最多也就够给自己吃。

所以我们还是得靠自己,牢牢控制住疫情,只有等到国外的疫情逐渐平息,一切才会回到2020年之前的样子。等着吧,那一天不远了。

……

今天我在新闻上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月薪上万的职业——陪诊员。

这个职业就是陪人在医院里看病,主要工作包括帮病人挂号、排队、带路、和医生沟通、拿药、聊天唠嗑,安抚病人等。

半天收费200-300,全天收费400-500,一些口碑评价好的陪诊员月薪在10000-15000之间。

新闻里说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人,我大致能理解了,估计都是来大城市投奔子女的老人,子女上班没时间,于是就帮忙预约人陪父母看病。现在的医院为了提高效率,提供了大量电子化服务,一些农村来的老人去医院看病挺难弄的,有人陪同帮忙会好很多。

我心里面判断了一下,这个职业未来发展下去应该是女性占主导地位,从业年龄多半是35岁以上为主,现在是行业发展初期,等到充分竞争后平均收入应该会在7000-8000左右。随着中国老年人快速增长,岗位需求会快速增长,后面可能会有资本介入做平台服务,或者像美团这样的直接横跨过去覆盖。

阅读 10万+

精选留言

HanNing
制药从业…国内做不出来,没有患者入组是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朋友们跟新冠有关的产品都在海外找病人入组,这时候这点钱不重要。影响国内速度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科学,包括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理论基础。这些基础科学国内与美国相差极其巨大。我们擅长工科,但是工科的基础是理科。通俗一点地说,如果单纯的数学不好,什么力学弹道航空最终都是白扯。在生物制药方向上我们起步太晚。国内大牛大都是留洋带技术归来的,但是带不回未来。50岁回来,实力就停在了50岁那一天。他们的技术奉献结束之后就到瓶颈了,就这些大牛的技术国内都没吃过见过,国内学生想象力都没法打开,没有办法青出于蓝。所以特朗普拜登都限新的中国留学生,从源头掐死我们的未来,美国知道持续的顶级海龟回国才是潜力股。中央现在在拉拢海外大牛,其他行业都能看到新闻,药学医学目前还没有。大家都是科学家,来了之后设备没了,博士生水平差一截,啥啥买不到,拿着钱花不出去,国内临床猴子甚至都被海外卡着脖子。想是杨振宁先生也是年纪大了不想在实验室一线了想回国做脑力奉献的时候可以没有遗憾的回来。我们不缺钱,不缺人,不缺决心,我们就是单纯的底子太薄。要正视自己,就像苏炳添一样,我们越来越好了,但是指望破世界纪录,我们可能还需要50个苏炳添前赴后继。而且说句题外话,我自己,我同事,现在去美国签证几乎都是拒签了。一问是搞药的,想来美国,美国没有至亲,门都没有!直接sorry。

招财大牛猫
(作者)
谢谢分享。

Fancy-zen
卖房的中介叫房产中介,带着看病的中介叫陪诊员

招财大牛猫
(作者)
不一样,中介是按照成交收佣金,所以他主观上希望双方成交。陪诊员收的是固定时间的服务费,她主观上没有动力促成你多看病多买药。[捂脸]

掌舵者
人在非洲,终于抢到一张价格不菲的票,祝我顺利回国吧!

招财大牛猫
(作者)
哈,能说说这张机票多少钱吗,我还挺好奇的?如果愿意说的话,回复在这个评论下面。

招财大牛猫
(作者)
这哥们发了又删了,不过底下有别的网友说了,目前非洲回来的3-5万都有,比以前涨了10倍。

Joe-周志宏
我的客户都是非洲的,疫情前,便宜的往返非洲广州的票是7千多,单程大概是近4千的样子。现在来广州,单程就要5万起,翻了十几倍

Joe-周志宏
重点是他们一般要去法国转机,如果转机测出来阳性,就来不了了,直接遣返了,机票的钱也没了

招财大牛猫
(作者)
5万一张票……也好,广州都快变成瓦坎达分舵了。[裂开]

yo
药物组的本来要死几个 因为实验活了下来[可怜]

招财大牛猫
(作者)
哈哈,对嘛,这样想就释然了,本来药物组也要死10个,因为新药才活下来了,而且后续新药可以救更多的人,没毛病~[666]

liaoxia
上班上的太累了,天天加班,真怕哪天过劳死,想去当个陪诊员,不晓得要啥门槛

招财大牛猫
(作者)
陪诊员也累的,医院里跑上跑下,也不轻松,但这个工作心里压力应该没那么大,是个需要耐心的活 。

riririridiculous
作为年轻人 去医院都一头雾水

招财大牛猫
(作者)
我也是,现在医院很多流程都通过电子机器来弄,我好几次不懂都要去服务台问,老人的话应该更加困难。

乌木喂喂威恩耶吞温威乌温穆欧萨斯
安慰剂那组死亡病患本身是有机会活下来的 细想挺可怕

招财大牛猫
(作者)
不做对照实验就没法确定药是否有效,确定了药物有效,才能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推广,从而救治更多的人。这里死掉10个人,那边也许能救10万人。

🌸燕子🌸
弱弱地问一句,为啥咱们没有研制出辉瑞这种药呢?医疗水平差异?还是觉得严控之下病例少没有必要投入大力气研发?

招财大牛猫
(作者)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不清楚国内有没有类似项目推荐,我觉得大概率有,因为药理看起来是比较清楚的。美国生物药技术本来就在全球领先,辉瑞又是美国最牛的医药公司,它们先弄出来我觉得很正常。

寒枫尘
你说的陪诊员类似医院里的陪检吧,我在医院看到的基本都是中年男性做这行,可能是因为他们力气比较大,方便做事吧

招财大牛猫
(作者)
新闻里看到的都是女性陪诊员,其中提到大部分都有护士资质或者背景,护士本来就是女性居多,而且我觉得女性更容易有亲近感。

huijuan
5000一次。那如果反复感染,一家几口人,这个价格普通老百姓吃不消的:

招财大牛猫
(作者)
新冠又不是感冒,谁没事还反复感染,全家都得一次的话也就15000-20000,医保报销一半,自己负担1万,中国大部分老百姓这点积蓄还是有的。

LQ
新职业应该近期有前景[微笑][微笑][微笑]

招财大牛猫
(作者)
根据滴滴和美团的历史经验,一个新职业初期为了扩张,都会有资本投入促推广,滴滴刚开始那会开车的月收入有2万+。

孔录
这药最大问题不是价格吗?中了新冠的你让他自费?还是国家承担?哪种感觉都行不通

招财大牛猫
(作者)
之前默沙东的药,每个人的成本是700美金,5000不到人民币,我觉得还好啊,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老百姓应该是能负担的起的。而且如果产能上来了,成本是可以继续降低的,尤其是让中国的企业来生产,给你降30-50%也是有的。

陈星
duang,敲钟

招财大牛猫
(作者)
走你,散会,大家晚安[猪头][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