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脱口秀——北向信披过于及时?【一个散户南湖先生的话(81)
原创 虚名 虚名的四维空间
2023年09月27日 06:25 浙江

以前是相声,因为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不能过分文艺,而且必得有高大上铿锵激昂的结尾,有“教育意义”;那时我就奇怪,倒是那些审查官比看官更人民群众么?这是一个奇怪的逻辑:群众未必是人民群众,那些官却一定能代表人民群众,决定你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该怎么笑,不该怎么笑,真是一段搞笑的相声。自从笑果被整顿以后,搞笑,算是更难了。


无独有偶,我们的资本专家也学起相声、脱口秀来了。昨天盘中看到一篇文章,叫做《实时披露催化跟风交易,北向资金信披机制酝酿优化》,​中心思想是说“北向资金流入流出成为A股市场投资者紧密跟踪的交易数据,一个关键前提是其独特的实时披露机制。这与持仓占比更高的公募、私募、社保等机构资金存在明显差异,由此也引发了市场关于北向资金催化跟风交易以及信披不公平的争议。”​“信息披露制度应根据证券市场环境、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和调整,力求尽可能维护市场获取信息的公平公正性。”有业内人士指出,就北向交易信息披露现状来看,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公平。文章由中国传媒大学与上海证券报创办的第一财经出头,无疑代表的是官方。整篇文章总结下,无非是三层意思:第一北向资金并不是之前同样是官媒宣传的“聪明资金”;其二,短期资金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代表外资多空立场;第三,相比较公募、私募、社保一个季度才公布一次,北向资金每日数据披露过于频繁,不利于市场公平。

​在一片外资恶意做空中国的金融战阴谋论的背景下,再看到这个东西,我竟一时语噎。所以知道今天凌晨才理了理思路:关于第一点:之前我认为官媒说的是对的,自从港股通开通以来,从数据统计上来看,外资确实给人“价值投资”,先知先觉买入价值低估的公司从而获取比内资(主要指公募、社保)更高的收益的印象,从而有了“聪明资金”之称,反观近几年,特别是那三年以来至至今日,许多外资与内资一样也都处于亏损状态,确实也不能说是“聪明资金”了。关于第二点,我一半同意官媒的,无论内资外资,短期资金不能代表它对资本市场的长期看法,但它一定是短期多空立场的表现,没有一个菜市场的菜农认为自己的甲鱼值150一只而以100元的价格卖给你,也没有一个弱智的买家认为甲鱼直值100一只而花150元一买回家。然后,我还要指出一点,外资以日均1000万元的成交量已经对目前区区一万亿不到的市场产生足够的影响。

(额外地,我还有个重大的担心,以目前外资成交在两市成交占比近17%之高的情况看,我们固然应该自豪于我们大A伟大的吸引力,但反过来我们也要担忧我们自己几十万亿游离于金融系统空转的资金,何以不反外资看空之道善意看多,进入市场?如果那样的话,何以不有牛市,何以不看到上证5000点10000点的壮观,从而彻底消灭恶意看空的敌人啊!)

关于第三点,我就不同意了。是不是脑残的作者看到最近外资流出才想到的这么个馊主意。难道要让外资比照公募、社保,一个季度才公布一次数据,而机构,内幕者却能轻松地每天都能得到这些数据才有利于市场公平?难道我们不应该反过来想,正因为我们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与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才是最大的市场不公?另外引出的一个话题是,我们一直都知道一个浅显而且被我们许多人鄙视的道理:资本是逐利的,唯利是图。那么,市场本身就是多空组成的,这就是市场存在的本质意义,无论多空,哪有”恶意”一说?退一万步说,所谓恶意善意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上一次的公众号我呼吁投资者理性思考一个问题,外资一直在不断买入AI比如工业富联、中际旭创等认为具有投资价值的品种,但为何他们一再下跌,到底是谁在做空中国?到底谁是恶意的?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是大A的涨跌左右的外资多空而不是相反?

说到搞笑,我第一次听刀郎的《罗刹海市》百感交集;昨天又看到我们敬爱的马保国先生在亚运会现场展现中华武术瑰宝——变幻莫测又美轮美奂的五连鞭,我写下了这句留言:“我挺喜欢他的,他就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本文意在搞笑,但我是善意的。

阅读 162
修改于2023年09月27日

发消息

发消息